东营联源知识产权—专业提供科技项目申报及转化,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运营服务

东营: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全力打造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城市

 4月22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市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4月26日,是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一安排,从4月20日—26日,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 知识产权宣传周内我市将开展多项活动。

  “2021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大力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市场主体创新创造能力显著增强。”市市场监管局四级调研员刘明星在发布会上介绍了2021年度全市商标品牌发展与保护情况。

  去年,我市开展了“商标品牌+”行动,努力打造知名自主商标品牌。2021年,全市国内商标有效注册量达到34627件,同比增长20.04%;新申请5096件,新注册6012件,同比增长24.27%。拥有百件以上注册商标企业23家,同比增长15%。每百家企业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36件,增长6.8%。办理商标质权登记20笔,质押商标79件,融资金额3.94亿元。

  另外,我市积极推进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三年攻坚”行动。2021年,全市新增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19件,累计注册总量1479件,居全省第二位,平均每家外贸出口生产企业拥有2.77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同比增长15.42%。全市涌现出国瓷功能材料、华盛橡胶、诺尔生物等一批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运用保护优势企业。

  去年,我市坚持“培育一件商标、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指导地理标志与乡村振兴、“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深度融合,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21年全市地理标志总量达44件,覆盖粮食、蔬菜、海产品等6个涉农产业,14家企业被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垦利虾皮”入选全省首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年产值达1亿元,带动3个乡镇、30多个村的2280家农户增收。

  “目前,我市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逐步完善。”刘明星表示,2021年,我市组织指导海科新源材料等11家拟上市企业获批省级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建设项目,获批数量占全省总量的27.5%;积极争取国瓷、夏和工贸两家企业获批省级知识产权海外侵权风险防控建设项目和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关注市场,并获得项目资金支持。同时,组织开展了奥林匹克标志、建党100周年特殊标志等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对利用重要节点、重大历史活动进行蹭热度、刷流量、借势营销等侵权行为依法严厉打击。2021年全市共查处商标侵权案件125件,假冒专利案件22件,2件商标、专利案件被评为全省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优秀案件。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技术调查官参与专利侵权行政裁决办案的工作规则》,我市被确定为全省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试点市。全市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调解案件14件,裁决案件5件,电商领域专利侵权案件83件。

  “2021年,东营市以知识产权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推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在去年基础上实现较大突破,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提供有力支撑。”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李振芳发布了《2021年度全市专利发展状况白皮书》。

  2021年,全市共授权国内专利8614件,同比增加22.31%。其中发明专利1603件,同比增长110.09%。截至2021年末,全市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254件,同比增长41.47%;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39件,同比提高5.59件。第22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我市获得金奖1项、银奖2项、优秀奖2项,获奖数量及获奖等级为历年来最优。在2021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中,山东国瓷、森诺科技、新发药业、胜利石油钻井工艺研究院的专利项目分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和优胜奖2项。2021年共接收新案2115件,预审通过1158件,平均审查周期4.0天,备案企业621家。申请量同比增长71.66%,平均审查周期缩短42.86%,备案企业首次突破600家。

  另外,我市优化维权援助工作流程,建立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并通过搭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提高了知识产权运用。(转自东营网)